HOME 社會的思辨課 社會思辯課
溝通表達─寫信
2021.07.01
社會思辯課

溝通表達─寫信

今天來談談經典卻實用的文字表達方式--寫信。
 
在學校裡面,其實到現在都還是會教學生寫書信,但打開教科書會發現,大家是一板一眼的專注在格式與用字遣詞上,但今日的信,往往都是用Email與人溝通,像是大學生與教授的溝通、出社會後的邀約與聯繫等等。
 
有沒有甚麼辦法,可以更效率的提升寫信的能力呢?
 
朱家安教授的分享,我們覺得十分實用,朱教授是哲學領域的專家,近日與作家朱宥勳老師共同在東吳大學開課。
而有一位學生想要旁聽,於是寄了這封email,朱家安老師認為寫得很好,我們今天就順著朱教授這篇文章,來聊聊文章溝通的幾個關鍵與平時可以有效訓練的方式:
 
一、關鍵標題:簡化再簡化
標題的作用或許被許多人誤解了,正或許是因為,有太多媒體為了吸眼球,而選擇用斷章取義的方式下標題,卻導致了反效果,十分遺憾。
那如何有效地整理標題?其實,拿到一篇文章,我們可以先從每個段落練習,將「整個段落用一句話總結」,幾個段落總結後,我們會獲得幾個句子,接著,就可以「用一句話總結這幾句話」,如此一來,就容易得到想要的標題。
 
當然每一個人都會看到不同重點,寫出來的標題,也會有不一樣的答案,從這之中,就可以去培養我們學習簡化的能力。
 
而自己在寫信時,我們也會開始明白,如何找到一個標題,來總括想傳達的內容。
 
二、交代前因:人事時地從卡通訓練
所有的人際溝通,包含幾種類型,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人事時地。
一個同學要這封給朱教授,那就會包含了:
 
我是誰?(人):某某大學XXX
與對方因為什麼事而需要發生溝通?(事):看到課程資訊,很想旁聽
什麼時間發生的(時):下學期的課程
在哪個地點發生(地):東吳大學開課、網路上得到資訊
 
思考好後,我們再把這幾個資訊重新組裝,就可以得到一封資訊完整的書信,這其實就是說故事的能力。在平時,看完卡通、新聞,我們就能練習看看,「誰」、在什麼「時間」、在「哪裏」、發生了「什麼事」?學會了寫故事,收信人才摸得著頭尾,也就不會讓對方覺得失禮。
 
 
三、簡化卻明確的訴求:敢提要求,能被拒絕
訴求就是想要,學生想要旁聽,我們放寬心,去掉冗贅內容,快速的讓對方理解表達的重點。
如果有點緊張、不知所措,我們可以借用阿德勒心理學派的名言:「敢提要求,能被拒絕」,有這樣的心態,相信很多問題都能被迎刃而解。
 
 
四、基本禮貌:禮貌是同理心的換位思考
禮貌看似與表達無關,但禮貌的前提其實是「同理心」,每次搭公車時,都願意對眼前的司機微笑說一聲謝謝,是因為我們能想像,司機如此往復的工作中,能提供了怎麼樣的辛苦服務。
回到書信,許多人留言詢問朱教授,為什麼文末還要署名呢?其實,署名跟簽名的感受很像,有些文件不見得會提到自己的姓名,這時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,如果我們是收到信的人,會不會希望知道這封信從誰的手中寄出的呢?

寫信可以說是最古老的文字表達,即便是在電子化的今日,書信都沒有被我們給拋棄,很多孩子會在網路上與交友聊天,但回到生活,該怎麼將訴求明確而不失禮的交付給他人,這次我們提供了許多訓練方式,在居家防疫的同時,可以與孩子一起一來試試看,從現在開始培養書面表達的良好習慣!
BACK LIST

TOP